吴有为
继往开来喜春风,贸易经济兴向荣。
七十秋春砥砺进,老树枝壮花更红。
学科建设头等事,教师培育重中重。
深化改革创新路,桃李天下翔长空。
2021年4月29日,是ok138太阳集团建校七十周年。全校上下兴高采烈,欢欣鼓舞,积极迎接,热烈庆祝华诞的到来,并喜乘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山财建校70周年之节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齐心协力、团结奋进,为争创”双一流”,转型发展,再上征程作出努力,贡献力量。
我是ok138太阳集团的一名老教师,为学校发展壮大,娇健地走过70年光辉历程而自豪、无比骄傲,祝福学校兴旺发达,阔步前进,夺取更大的胜利。
我自入校任教至今,已经四十余个年头。先后在贸易经济系和研究生教学部从事教学工作,并于2002年退休,2004年离开心爱的教学岗位。几个月前,看到学校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关于希望老同志书写学校70年的发展历史的回忆文章的通知。就此,我曾写过一文,题为《砥砺奋进 勇往直前》,回忆了ok138太阳集团研究生教学工作初创20年的历程,再近,我又思路萌开,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回忆起改革开放初期贸易经济系的十年教学工作,并动笔写文,以《继往开来 阔步前进》为题,为纪念庆祝学校华诞70 周年,送上一份厚礼。
一、继往开来喜春风 改革开放挺潮头
ok138太阳集团于1997年,由山西财经学院和山西经济管理学院合并成立。其中山西财经学院是在1951年建立的山西省金融、财政、商业、供销和粮食等五所干部学校的基础上,于1958年合并而成的一所全日制高等财经类院校。
贸易经济系(简称贸易系),也称商业经济系(简称商经系),它是山西财经学院成立时设立的四个系之一。
贸易系的主干专业——贸易经济,也称商业经济。1951年,是由山西省商业厅在祁县乔家堡办班培训商业干部起家,当时借用农村民房作为校舍,架板成桌,堆砖作凳,露天就餐,生活行动集体化、教学管理军事化,设施非常缺乏,条件十分简陋,办学异常艰难。1954年迁回太原,搬进坞城路新建的校舍,教学条件大有改善。1958年,五干校合并,其中商业、供销、粮食三校的培训班(大队)以商业为主体,组建成为山西财经学院贸易经济系,当年组建,当年招生,当年开学。
山西财经学院成立后,在较长时间内,贸易系仅设置一个本科专业即贸易经济专业,学制4年,在山西省内统一招生,省内统一分配。教学和培养面向全山西省,服务于山西省。期间,十几位国内重点大学毕业生和在省级商业单位多年工作,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光筠、张魁峰、郭德淳、程荣国、张坤轩、夏启平、王政效、谭永龄、张守德、林雨润、詹宏松、龚正华等人相继到系任教,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迅速建立,为贸易系的教学工作增砖添瓦,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充分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四年后,山财首届贸易经济毕业生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受到热烈欢迎,奋战在全省各级商业部门和单位,敬职勤业,迅速成长,赢得广泛好评,许多毕业生出类拔萃,精英辈出。数年后,纷纷走上山西省内各级商业党政部门和商业企业单位的领导岗位。
进入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国家的调正、巩固、充实、提高政策的贯彻执行,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教育事业也出现了崭新局面。贸易系与校内计统、会计、财金三个系同步,在发展壮大本科专业教学的同时,于1963年又开设一届”试办中专”即“大中专”,成为山财办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就是通过全省高考,选挑一批成绩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正式录取读中专,学制两年,收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为全省财贸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培养急需人才寻找到一条新的途径,走出一条新的路子,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商业人才,为发展山西省财贸工作做了积极努力。诸如曾任山西省环境保护局局长薄越亮、太原市商业局局长毛强盛,山西省五交化公司经理朱雅平,ok138太阳集团张涛、李云教授,等等,不凡其人。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山西财经学院难逃劫难,斗、批、散,学校停办,教师下放,校舍他占。但山西财经学院竟然是全国高校最早复校的四所院校之一。学院审时度势,在太原市的市区中心杏花岭,借房复学开教,贸易、会计、计统、财金四系分别于1974、1975、1976三年连续招收三届工农兵大学生。
由于学院生源充裕,用人单位需要供不应求,仅1978 年的一届毕业生分配到北京市、中央商业部等单位就有一百人之多,之后每年接连不断,当时,国家商业部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年轻干部队伍中多数是山财的毕业生,山西省内财贸各厅局向财院争相要人,一时财院名声大振,发展形势喜人,享有“山西小清华“之美誉。到八十年代初,学院已经有五系十个本专科财经类专业,三千学生,并由省内社会招生变为全国招生。应该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进入了商业部属高校五强,乃至全国财经类高校的前茅之一。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学校也随之由杏花岭搬回太原市老军营原校址,即现在ok138太阳集团迎泽校区。位于老军营的山西财经学院,其校址系原山西省供销合作干部学校,即南内环街53号,当时的学校校门朝西,开在新建南路。学校面积110余亩土地,有一幢三层主楼、主楼两侧有南北两幢拐角楼,200米跑道操场一面,礼堂兼食堂,以及多几排平房教师宿舍,人们风趣地说山西财经学院像个车马店。但在山西诸高校之中,其规模还算上乘,不过它毕竟是一所干部学校的校舍底子。
当时,贸易系的系部和教研室安排在北拐角楼,几间办公室,它肩负着重任,似一片祥云,展示着锐气,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系主任由时任财院副院长高光筠兼任,系党总支书记为德高望重,稳健有方的张绍师,系副主任陈新山开拓进取思路开阔。系领导,足智多谋,共谋大计,团结一致,形成一个坚不可摧的“铁三角”。
当时,贸易系的教学和行政管理由系室合一的格局,改变为系室分离,并在一个贸易经济教研室的基础上增设商业企业管理教研室和物价教研室。三个教研室分别有张魁峰、程荣国和夏启平三位德高望重、教学经验丰富,资深老教师担任。
贸易系设置的贸易经济专业招收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学生,共70名,编为一个班级,即77贸易班,由系办公室主任安秀芳老师担任班主任。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起了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庄严提出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团结奋斗向前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
1978年和1979年,贸易系的贸易经济专业分别招收两个贸易班班。
1978年,山西财经学院改变了隶属关系,由原属山西省政府领导管理改为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领导管理,即由省属高校改变为全国总社的部属高校。1980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商业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粮食部合并成大商业部,山西财经学院也随之隶属于商业部领导和管理,贸易经济系和贸易经济专业也就改为商业经济系和商业经济专业。于是,1980、1981和1982,三个年级招收6个商经班。此时更名后的商业经济系,其机构设置键全,教学科研蒸蒸日上,无论是师生人数,教学规模均占学校的三分之一, 并与商业部对口,因此享有学院的“拳头系”之称。
在1980年前后,即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贸易系在做好正常的专业教学工作的同时,还经历了五件大事。
第一件,1979年,派出张魁峰等几位老师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牵头,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召开的我国改革开放后首届“全国商品流通理论讨论会”。会后,会议组织者在山西财经学院,有贸易系参加就理论讨论会的文章编选印刷了一本《商品流通理论研究论文集》。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有着深远的社会影响。
第二件,山西财经学院归属全国供销总社后,根据供销合作社的商品经营要求,1979年,学院遵照总社设立农业生产资料商品检验专业的指示,以贸易系里从事商品学课程教学的教师和商品学实验室为主体组建设立了商品学系。副院长、商品学副教授卢昌治兼任系主任,张凌云为系总支书记。并引进和吸收李喜田、李秀花、杜建平、魏书銮、张金良、尹越男、郭红仙、薛培文、张纪兰等近二十名省内外高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和业务单位的专业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同时,立刻配置高倍显微镜、分光识度仪、高档电冰等80余万元的实验设备。1980年高考,统一招收40名学生,即商品学专业首届学生。
第三件,1981年11月,国家商业部主办,山西财经学院承办,商业经济系全力以赴,在太原召开的“全国农商关系理论研讨会议”即晋祠会议。会后,由山西财经学院科研处组织,商业经济系吴有为、财政金融系黄鉴辉编选印刷一本《农商关系研究论文集》。为确立和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我国商业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新格局,在理论上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索,为发展我国供销合作商业正本清源,明确了我国供销合作社的集体性质商业。
第四件,1982年春,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整理太行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料。史料的整理任务由山西财经学院承担。学院将此非常重要又十分繁重坚巨的任务下达给商经系。应该说,商经系完成这项任务责无旁贷。商经系选派了张坤轩、葛仙惠、药建英、许建平和吴有为等五位从事商业经济、商业史课程教学的教师,在党史研究室田酉如同志的安排下,在当时的山西省政府院内的省档案馆,按时上下班,认真细致,一丝不苟,长达10个月之久,出色地完成了整理任务。整理后的资料,经党史研究室审编成书,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为中国共产党太行革命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984年上学期开学不久,张坤轩、赵阳林和原梅生三位老师,到北京参加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整理供销社历史资料的整理,前后将近一年时间。,
第五件,1982年5月,商业部教育司领导到山西财经学院视察工作,在与商经系教师座谈,带来一个信息。随着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商业经济专业教学必须紧跟发展形势,重视学科发展建设,要求商业经济专业在加强商业经济理论教育的同时,必须重视商业企业管理的研究和专业教育。贸易系闻风而动,积极筹划,认真组织,由几十年一贯制的一个贸易经济(商业经济)专业,分成两个专业,即商业经济专业和商业企业管理专业,1983年,商业企业管理专业首届招生50名,王金秀老师担任班主任。分成的两个专业,其初衷,商业经济专业以商业经济理论研究,商业企业管理专业以商业企业经营管理研究,并做到专业教学互补,相互渗透,益得相长。商业企业管理专业设立后,生机勃勃,迅速壮大,商业经济系如虎添翼,教学实力明显增强。
。
二、雄关漫道寻求真 克难探索方向明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全党工作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改革开放,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党的政治路线确立后,干部是关键,中央提出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1983年,春节后,当新学期伊始,山西财经学院进行了院级领导干部调整。老一辈的院党委书记、院长邓晨曦,副书记郭弓宏、副院长陈化民、吕栋等学院主要领导离职;高光筠担任院长并代理党委书记,卢昌治、马文涛为副院长,陈庆发为院党委副书记。半年后的十月份,学院的系处级干部调整,分两次进行。商经系属为第一批调整单位。时年十一月宣布结果:商经系的领导班子由三人组成。高光明老师任系党总支书记,负责系党务和政治思想工作,我和程明德老师任系副主任,系党总支付书记。高光筠不再兼任系主任,由我全面负责系教学行政工作,1987年我就任系主任,涂国强、李晓峰、冀德志先后为副主任,程明德为系党总支书记。
上图前排左三起:高光筠、张绍师、高积文、郭佐唐、申郁、张正通、吴有为、程明德
(摄于1993年山西财经学院成立35周年)
商经系领导班子组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1980年由商经系分离出去,成立的商品学系,经历四年的教学过程,困难重重,自感不力,学院向商业部提出停办。当时的商业部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已经分设,由于部门办学的思想,鉴于该专业与商业部不对口,商业部很快就同意停办,学院就撤销了商品学系。现有教师和教辅人员分流,不愿离开学院的由商经系接收,建立商品学教研室,杜建平老师担任教研室主任。1980年入学的四年级应届毕业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分配,由商经系安排,其他年级的学生插进商经系和计统系相同年级,随专业就读至毕业。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由商业部无赏调拨到部属其他高校。商经系十分心疼,直至现在,人们仍然痛停思痛。商品学系回归商经系后,商经系几经研究,就有商品学教师队伍和教学设备,拟建商品质量检验和养护两个专业,向学院请示申报,但一直没有下文,实为遗憾。
此时的商经系,已经有两个专业,商业经济学、商业企业管理学、价格学和商品学等四个教研室,一个商品学实验室,全系教学和行政人员,包括刊联大教学办公室,共有72人,学生10个班级700多名。规模空前,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又时值进入了史无前例的改革时期。
商经系领导班子调整后,全系师生意气风发,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在学院正确领导下,带领全系师生乘风破浪,全身心地投入改革开放热潮,站在风口浪尖,冲锋陷阵,狠抓教学工作。
(一)坚持把学科建设摆在首位。
学科建设是高校教学永恒的主题,是高校专业教学的生命线。此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时间表走到了八十年代中期,特别是1984年党中央作出《关于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个里程碑,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开始从根本上触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革。《决定 》的精髓就是要把单一的商品流通渠道改变为多种商品流通渠道,把单一经济成分改变为多种经济成分,把单一的经营形式改变为多种经营形式,减少商品流通环节即“三多一少”的商品流通体制,给商经系进行学科建设带来了良机,从而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迈开了改革的步伐, “摸着石头过河”,以改革精神搞教革。
首先,进行专业改造,即拓展专业领域。经过三年的努力,商经专业细分出价格学和合作经济两个专科专业,增设一个商业文秘专科专业,八十年代末国际经济贸易本科专业也被批准。
在进行专业改造同时,加强课程建设为先导。这是学科建设的根本。商经系花大力气对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进行调整,尤其是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教材建设和课程内容的充实和取舍。期间,组织和发动教师积极编著专业课程教材,高光筠主编《社会主义商业学》,李云编著《商业经济》、吴有为主编《商业经济原理和实务》并参编罗东民、万典武、曾鸿业的《中国商业经济》,张魁峰著《资本论浅谈》、葛贤惠专著《中国商业思想史》,程荣国、谭永龄编著《商业企业管理》,程明德编著《商品价格学》等十余部。其中《中国商业思想史》和《商品价格学》被商业部分别评为一、二等奖。几门专业主干课程,基本使用自己的教材。商业经济课程,被商业部评为优秀课程,被山西财经学院列为标准课程。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新开了《资本论浅谈》、《中国商业史》、《中国商业文化》、《商业心理学》、《工商行政管理》、《合作经济》、《市场营销学》、《国际经济与对外贸易》等等十余门课程
(二)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商经系在狠抓学科建设的同时,把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发展商业教学,进行学科建设的中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建设和造就一支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一所高等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的基础是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是高校永恒的主题,而专业建设的关键,就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这是发展教学事业,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
商经系十分清楚这个道理,也深深知道肩负着重任。始终把为教师着想,为教师服务,为提高教师素质,为保证教学质量,为建设一支适应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作为系全程工作的第一要务。
商经系是山西财经学院建院最早,历史最长,在四个系中师生人数最多。
商经等四个教研室分别有张魁峰、程荣国、夏启平和杜建平等四位老资格的教师担任。各学科的主干教师几乎都是学院知名学者。他们不仅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在校内外,乃至社会上很有名气,有一定的影响,而且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有闯劲、有创新、有个性,学术水平高,各有专长和特点。这是商经系的骄傲,商经系教学的厚实基础。
商经系的教师队伍,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就说这批老一点年岁的教师,虽然他们有着丰富的阅历和教学经验,以及严谨的敬业精神,而且勤勤肯肯地站在教学第一线,为商经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为商经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功不可抹。可是,他们毕竟年纪上身,精力、知识和思维都很难跟上或者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对教学的新要求。眼看全系繁重的教学任务,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再闯新路实属困难。
商经系的教学工作要更有气色,要更有所创新,青年教师是商业经济系教学事业发展的希望。
商经系的青年教师队伍人数众多,力量雄厚,素质很高,大多数是财院毕业的留校生。我至今尚记得,光77级就有16名,他们是樊而峻、赵阳林、李冠瑶、兰宜生、胡连军、余源、冀德志,乔远生、许建萍、李晓峰、史天林、兰丕武、邰苎、巩文波以及尹越男和郭洪仙;78级有原梅生、张颖、杨洹、任志宏、赵利民、蔺哲、刘兆峰和申建设;79 级有张遂、贾益东;80级有王国中、卢庆山、孟铁、以及白爱铮、冯辛酉、刘永仁。。。。。还有8 2级的杨凤朝、叶帅业、潘敏学和秦兴俊。77级以前留校任教的有阎应福、杨珏、赵其、薛文治、吕春成、杨云峰、许富贵、涂国强、卢太贤、张兰娣、王金秀、药建英和李仰文。。。。。。。四十余名。
这是一支多么强大具有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的教师队伍啊,这支队伍担负着全系以及相关的大几十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这是财院教育事业的无穷宝藏,是一支教学岗位的中坚力量。
面对这样一支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由衷地高兴,说不尽的喜悦。商经系的教学工作不愁不会搞好,商经系的教学工作大有希望,大家满怀信心,底气十足。
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使用和培养,曾多次在系务会议上提出讨论和研究,取得共识。并把许多想法和措施向学院领导请示汇报,经学院同意,系就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大刀阔斧地进行这项“创新工程”即商业经济系教师实行“三三制”。就是把现有的教师,根据教学工作任务和教学情况,分成三部分,即三分之一在校上岗上课;三分之一“轮休”进行社会实践,开展科研活动;三分之一送他们出校深造,报考研究生或者脱产进修。
为青年教师的深造和进修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尽量让他们争取有机会尽早出外。商经系一方面要求在校任课教师讲风格、讲奉献、讲友情,上好课,多担课,同时上一至两门,周课时十二节及以上,给青年教师腾出岗位。其实,在那时候不实行课时津贴制度,教师多讲课没有分文报酬,纯属义务,“白搭”。可是大家没有丝毫怨言和不满,全系上下团结一致,勤心教学,教风、学风,思想、言行都很正常,营造出一个非常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
另一方面,在政策上对出外的青年教师倾斜和照顾,系里创收部分的分配人均数额基本不少,其他福利照给,这样,使他们在外安心,没有后顾之忧。校内校外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同甘共苦,非常和谐。
这些做法立竿见影,马上就收到很好的效果,这一举措大得人心,大家十分欢迎和赞成。这下子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在那几年,至少有以下青年教师出去读硕和进修:
1984年乔远生考取东北财经学院研究生;
1985年李晓峰、药建英、胡连军考取北京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吕春成到北京语言学院学习日语,后到日本留学;邰苎到北京商学院进修商业心理学;
1986年余源考取中南财经学院研究生;
1986年原梅生、刘兆峰到天津商学院由商业部与美国俄埃荷克兰大学联合举办MBA研究生班;王国中到杭州商学院进修外语;许建萍考取安徽财贸学院研究生;史天林考取东北财经学院研究生;
1987年白爱峥、郭洪仙到北京商学院硕士研究生进修班学习,取得硕士学位;任志宏到上海财经学院学习商业文化课程;兰宜生到上海复旦大学、北京外贸学院学习国际贸易课程。
此外,1985年张春生到上海财经大学进修,次年考入该校研究生,毕业后又成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贾益东考入山西大学研究生;
还有,蔺哲、赵利民到兰州商学院进修商品学。
……
这一支人马是娇娇者,胜利者,他们都有很好的发展,几乎都成为财院以至于财大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申建设、樊而峻、薛文治、原梅生、卢庆山相继担任财大党委副书记,校长、副校长。。。。。他们出类拔萃,他们为财大的发展作出了更大努力和贡献。
商经系为商业经济专业教学的发展尽到了责任,作出了努力。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1985年暑假,高光筠院长带领教务处长王宗杰、教务处王苏荣和我一行四人参加在河北承德召开的中国商业高等教育会成立大会。
我带了一篇经高院长修改和审定的,题为“对商业经济学科建设的看法”的论文。论文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以改革精神,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并大胆地提出商业经济学科的建设目标应该是“宽口径、厚基础、深理论,重应用,”培养拓展性人才的模式,在会上宣读,并受到强烈反响,竟然成为商业经济学科建设的培养模式。
左图左起王宗杰、吴有为、高光筠,右一王苏荣)
1986年9月,时任教务处副处长安秀芳和高教研究中心的王苏荣同志和我,到武汉参加了商业部召开的商业高等教育学会年会。我带上一篇“关于商业经济学课程建设的构想”的教学论文。会议期间,曾到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武汉烹饪学院考察商业教学加强实践教育环节的做法和经验。
商经系认真学习和贯彻两次会议精神,大家深受启发,便着手对商业经济专业教学开始进行大胆的改革,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狠狠地抓紧实践教学环节,并很快取得了明显效果,而且在以后的教学中持之以恒。之后,我曾写过一篇《加强实践,培养能力》的教学文章,同年发表在山西财经学院教学研究刊物上。
照片为岢岚县毛主席路居馆,二排左四起:冀德志、吴有为、潘敏学
商业经济系对每一届学生都要认真组织安排,在教师带领和指导下进行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而且坚持不断。
时任系团总支书记和班主任的薛文治老师带领82级学生到太原市零售商业部门实习,与太原市五一百货商店构建了良好的校际关系,开创了校店挂钩的先河;时任副班主任的商业史葛贤慧老师带领83级学生到太原市解放大楼实习后,聘请该店经理赵士仁当83级的校外辅导员;时任系副主任、商业企业管理课的涂国强老师走出山西带领84级学生到西安人民商场实习;时任商业经济课的原梅生老师,物价课余源老师带领87级学生到晋东南的长治商业部门实习;时任系副主任,供销合作经济课的冀德志和系分团委书记的潘敏学老师带领商经系的班团干部三十余人到革命老区,山西的贫困县的岢岚进行社会调查,体验生活,接受革命教育,提高政治思想觉悟。
1987年,商经系给历届商业经济专业毕业生发出数百份毕业生调查函,几乎所有毕业生都说在校“毕业实践很重要,商业经济系专业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组织安排很周密、很到位,收效很大,不仅学到了书本知识,而且深入实际,了解社会,了解商业,学到了书本上难以学到的东西。它将牢牢记在心中,记忆犹新,难以忘却。”
1984年,吴有为在办公室工作
三、阔步前进迈大步 老树新枝开艳花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十余年,商经系乘风破浪,审时度势,阔步前进,教学工作成绩斐然,为山西经济建设,山西财经学院的教学事业,作出了努力,贡献了力量。
(一)教学奇葩,勇站前沿。
商经系在改革浪潮中,乘风破浪,冲锋陷阵,勇站教学前沿,奇葩耀艳。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商业经济教研室主任张魁峰教授在繁重的商业经济专业教学中,潜心钻研,广开思路,写出了《资本论浅谈》一书,并在 商业经济系开讲《资本论浅谈》课程。这本书,迅速传遍中华大地,为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提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南,引得了社会广泛的好评和极高的声誉。这门课,为高校经济类,尤其是商业经济学科的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对学习专业知识,认识和理解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和能力,功不可没。
商业史,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商业经济专业开设的一门主要课程。设置这门课程的教学,就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商业发展的历史,懂得商业作为一种行业,从它的产生到发展具有自己的特定的规律和发展态势,形成一个客观的过程。这个历史过程就是商业的发展史。
山西财经学院的商业史教学,在全国高校商业学科教学领域里与北京商学院、黑龙江商学院同步进行,因此说,山西财经学院的商业史课程教学起步早,基础坚实,在国内有深远的影响。
这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早在七十年代末,商业经济教研室就安排葛贤惠、阎应福、薛文治三位老师承担这门课的教学工作。
葛贤惠从事商业史课程的教学,她很有基础,很有潜力,到校不久就充分显示出她的专业特长。她不仅教学刻苦认真,深受学生欢迎,而且她善于钻研,尽心思考,专长资料收集和整理,撰写发表多篇高质量的商业史研究文章,并多次到北京等地参加商业史方面的研讨活动,期间结识多位国内商业史研究方面的知名学者和专家,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吴慧教授,黑龙江商学院图书馆馆长李俊源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的刘志宽教授,还有北京商学院时任副院长的王相钦教授。。。。。。。
由于山西财经学院的商业史教学成绩显著,1984年4月,中国商业史学会的成立大会就选定在太原召开,由山西财经学院承办,商业经济系喜出望外,全力操办,会址在五一广场西南侧的并州饭店。
这是山西财经学院在改革开放后第一次举办这样高规格的会议,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是一个光荣的任务。成立大会后,中国商业史学会的大本营就驻扎在山西财经学院商业经济系。
中国商业史成立大会合影
前排左起一:吴慧(会长)右三:高光筠,右五起:蔡捷、程雨村、邓晨曦、陈达鹄,二排右一:卢昌治
1985年,任志宏老师在上海财经学院进修商业文化课程回校后,在商业经济专业开设了《中国商业文化》课程和研究。一年后,时任国家商业部部长,热心于商业文化研究,并大力提倡研究商业文化的胡平到山西财经学院视察工作,就《中国商业文化》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十分关切,并在太原召开了中国商业文化研讨会。由此,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了关于中国商业文化研究的热潮,其影响极其深远。
一《谈》,一《史》、一《化》,三朵耀艳的奇葩,载入了商业经济系教学工作的史册。
前排左起高光明、高光筠、吴有为后排左起王金秀、于雅玲、张遂、葛贤惠
(二)因势利导 曲径通幽
1983年暑假期间,学院遵照商业部的指示,商经系在商业经济专业里,增设了一个商业企业管理专业并当年招生。两个专业在商经系运转三年,非常正常,而且两个专业优势互补,发挥各自特长,教学力量统一使用,协调发展。
1986年,学院又把商经系的商业企业管理教研室分离出来,在商业企业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单独成立了商业企业管理系。商经系的一分为二,在当时,客观地说,分设后的商经系受到较大的影响,无论是教学规模和教学力量等方面明显地削弱,尤其是分设后的商业经济专业的学科建设步履艰难,
分设后的商经系,回归原位,又单有一个商业经济专业,其学科建设和专业教学几年内一直处于困境之中。集中地反映在:商业经济专业与商业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科界限不明确,区分不明显,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也很模糊。……归根到底,商业经济专业的培养目标究竟是什么?商业经济专业的学科体系到底如何建立,如何设置专业课程?商业经济专业的主干课程——《商业经济学》应该讲些什么内容?它与商业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的相互关系和区别又是怎么样?……这些重要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得到解决。
国内许多财经类高校,商业经济或者是贸易经济系一分为二,即商业经济专业和商业企业管理专业分设,在不同程度上也都存在这些问题。
本来,商经和企管这两个专业,从流通角度而言,是一体化,他们很难分开。许多财经类院校商业经济,企业管理混为一统。如东北财经学院,安徽财贸学院,上海财经学院,中南财经学院以及老大哥学校——中国人民大学,至今还没有把商业经济系分为商经和商企管。
实践说明:许多院校分设的结果,很快就出现企管增强,商经削弱的趋势。
1987年3月,由天津商学院承办的商业高教学会——天津会议,就是专门研究和讨论商业经济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社会实践等方面为内容。在天津召开的商业部教学工作会议,我曾经参加了这次会议,并担任商业经济系主任组组长,经讨论研究,明确了商业经济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了商业经济专业的教学计划,经商业部批准下达执行。。
天津会议结束后商经系决心在改造商业经济专业教学上下工夫,克艰排难,争取有所突破和创新。于是,采取专业细分的办法。在专业细分之前,先重构教研室。
商业经济系研究决定,在原有的商业经济、物价和商品学三个教研室的基础上增设至五个,即把商业经济教研室一分为五,即商业经济、商业史、国际贸易、合作经济和文秘等五个教研室。分别有李云、葛贤惠、李志强、冀德志和刘言立担任教研室主任。除国际贸易教研室之外,基本上做到,一个教研室把住一个专业,或者说一个专业有一个对口教研室。在这个前提之下,在商经系一个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了物价、文秘、合作经济等三个专业。至于国际贸易、工商行政管理和商品养护、检验,这四个专业虽然不遗余力,多次申请最终由于部门办学的限制未能够批准。
为了走好专业细分这步棋,商经系通过学院主动向全国高校商业教学研究学会要求承办1987 年的会议在太原召开,有山西财经学院负责。而且建议以研讨商业经济专业设置为主题,通过会议进行广泛讨论和交流对专业改造、重组、构建的意见和看法。
1987年8月,全国高校商业教学研究学会以及全国商业企业管理教学研究学会一并在太原如期举行(两个学会一套成员)。这次会议在学院对面省广播电视厅招待所,三十多名与会代表出席,会期前后五天。
全国高校商业教学研究学会以及全国商业企业管理教学研究学会合影
照片左一:蔡捷,右三高涤陈、卢昌治,右七起:汪洋、李峰、夏光仁、高光筠、果洪池
这次会议,达到了我们预期目的。它为商经系实现专业细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丰富的经验,为商经系增强了信心,从而下定了决心。会议一结束,时不迟疑,抓紧机遇,我们就立即动手实施,一个一个专业组建起来。
1989年商业经济系元旦联欢
左起冀德志、潘敏学、吴有为、王金秀、程明德、韩石锁、李晓峰
在这三年中增设三个专业,商业经济系的教学情况一下大变。专业多了,课程多了,思路宽了,声誉也高了。长期存在的许多专业教师吃不饱,要饭吃,没有课上的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变。大家满怀信心,热情高涨。
但是,专业增设了三个 ,每个专业至少要开七、八 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个专业要开二十多门,其中大部分又是新设课程,有的课程的专业性,技术性,操作性很强,教材的选用和建设一时难以同步跟上,专业课教师更是难以培养和配备。一时全系的教学工作有点手忙脚乱,成天应付上课的相关事情。不过,大家面对现实,沉着行事,克服种种困难,妥善地安排和处理了方方面面的工作和问题,保证了全系教学正常运作,而且玩转得非常理想。
这段历程,商经系是多么自信,多么热情,多么想往,多么执着,又多么辛勤,付出很多很多,因为,审时度势,毕竟在商业经济系的教学事业发展中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可以暂颜不愧地自我评价:商业经济系是一个大胆的创新者、改革者,真有点吃蚌蟹的冒险精神。
这几年的专业的拓展和增加,教训也多多,集中到一点,就是我们的前展性,预见性还不够,办专科专业确实没有经验,对前进中出现的困难估计不足。
(三)服务社会,办班培训
我国进入八十年代,随着劲吹的改革开放的春风,社会上各行各业都在寻找办学机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办起了各种各样学校。开办这种类型的学校,为社会培养人才,同时为单位搞创收。商经系也紧跟形势,经学院同意,先后在山西省内开办刊联大、专业证书班,长达八年时间,为山西省各级商业部门和单位培养了一千二百多名干部。
“刊授联合大学”是时代的产物。刊授联合大学(简称刊联大,下同),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物资经济研究所(简称财贸所,下同)创办的一所学校。他是依托财贸所的刊物——《财贸经济》杂志,利用这个杂志刊登诸门课程的辅导资料。诸门课程经过考试,成绩合格发给刊联大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享受专科待遇。
刊联大总校在北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各省市区办了三十多所分校。
刊联大总校校长是财贸所所长张卓元,副所长贾履让,财贸经济杂志编辑部主任任林书为副校长,任为常务副校长,后来,张魁峰也任副校长,而且一直主管。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在山西省内办分校。经过系里多次讨论,达成共识,然后又请示学校同意,于1985年的春上,成立了刊联大山西分校。
刊联大总校任命时任山西财经学院副院长卢昌治为山西分校校长,我为副校长。
办刊联大,应该说这是一件大好事。他确实为山西培养出一大批干部,许多人通过学习,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考核合格取得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大专学历,学员们只要能够坚持到底,大都达到了预期目标。
办刊联大,它也为商业经济系开创了第一条创收之路,开创了较大幅度创收的先河。
1985 年上半年,首先选择省内人口较多、经济发达,生源充裕,具备能够集中学习的条件的大同、长治和太原等三市铺开了摊子,办起了刊联大分校。第一批严格按照刊联大招生规定,招收高中毕业学历,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各级领导干部和骨干共三百名学员。第二年又招生四百名,先后两期共七百名。
为此,系里专门成立了一个临时机构——刊联大教学办公室。系里特地聘请张正通和丁定仙两位退休老同志具体管理。张正通担任过财院贸易系主任,丁定仙从事多年的中学教务工作,他们俩对教学的组织和管理非常熟悉,也非常认真。所以自始至终,刊联大的教学组织和管理一直有条不紊,他们俩功不可没啊。
为了确实加强对刊联大的教学工作,我们先后委派赵利民、蔺哲、阎应福和冀德志与张、丁二人共同管理,并规定每半年轮换一次,不影响他们的正常教学工作和其他活动。
有辛苦,就有收获,就有回报。创办了刊联大,就有了创收。有了创收,也能够为大家办上一点实事。
为了办好刊联大,商经系曾经多次到北京总校奔跑,请示汇报,取得总校的支持和关照。又时常到省内各分校了解情况,处理办学中出现的问题。
刊联大办了4年,第一届、第二届近七百名学员如期毕业。
刊联大办班结束后,经省教育厅批准,经学院同意,办起了专业证书班.
所谓专业证书班,就是为在职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具有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的各级领导干部和骨干工作人员,由本部门本单位同意,符合规定,经过举办高校招生考试,正式录取,时间两年,集中学习八至十门专业课程,修业期满,成绩考核合格,经省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发给专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享受大学专科毕业生待遇。
国家所以实行专业证书班教育形式,其目的,为了解决一大批在职干部学历层次不高,又不可能经高考进入高等学校深造的问题。专业证书班的开办,确实给广大干部带来了福音和难得的机会。
系里及时组织人马,冀德志、王金秀为开办专业证书班的主要承办人员。我和他们先后到省市商业厅局,供销、粮食、外贸等以及相关系统和部门联系、商谈,采取多种形式,多条路子,积极进行办学活动。与此同时,我们又与省内各地市甚至有条件的县份联系。
经过严格按照国家规定,首先争得专业对口省级主管厅局和有关单位的同意,全部招收学员经严格入学考试,报省教委审批,一切手续办理正规。先后在太原、晋城、运城、曲沃、闻喜、长治、忻县、山阴、朔州等9个市县,开办了专业证书班。办班历经三年时间,培训五百多名,达到了预期目的。
左图为1990年忻州开班后上五台山合影,左起王金秀、冀德志、忻州地区财办胡主任、赵华
(四)商经建点 再上征程
山西财经学院,以至ok138太阳集团的发展,应该说是自从有了研究生教学点才真正起了步。自从有了硕士研究生专业,发展研究生教育事业,学校教学才开始上当次、上质量、上水平。
1989 年申报的商业经济和商业企业管理两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商业部杭州会议预审取得非常理想的结果——商业经济专业全票通过。
1990年,国家学位委员会评审会议批准了商业经济硕士专业,当年建点当年招生。
商业经济硕士专业被国家批准,它是继1987年统计专业申点成功后山西财经学院教育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又应该说,山西财经学院从普通高校的本专科教育进入研究生教育是一个质的飞跃,跨越式发展,而且,四年建一“点”,来至不易啊!
商业经济硕士专业的建立,对商业经济专业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意义十分远大,商业经济系多年致力于商业经济学科建设,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四年辛勤的筹划和申报变成为现实。商业经济硕士专业被国家批准,同样给予我们从事商业经济教学的山财学人是一个级大的鼓舞,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更是铺就了一块平坦可行的路子。
实际上,应该说,商业经济硕士研究专业的批准,给我们的教学更加重了任务,而且许多方面需要我们去摸着石头过河,在创办中学习,去探索和创新。
商业经济硕士专业从批准到规定的招生考试日期,不足三个月。
我们首先拿出了这个专业的招生简章,发向全国各地。招生简章介绍了专业的历史沿革、特色、培养目标、学制、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和专业教学的教师队伍等内容。
商业经济硕士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之后,根据确定的培养目标来分设研究方向犹为重要。
根据专业分设研究方向,既是一个科学地严格区分不同的培养方向,以至丰富和扩展专业研究范围和领域,因为,商业经济专业,他虽然是一个二级学科,其实,他所包括的范围和内容非常广泛,即他的学科内涵非常确定,但他的外延非常之大。商业经济专业,他不仅包括商业经济理论和实务的研究,他还包括商业物价,商业计划,商业储运(物流),商业经营,国际贸易,商业管理……,不下种种。所以,在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是很有必要把专业研究细分化,即分设几个或更多的研究方向,起到“众星捧月”,丰富专业研究内涵的目的,使专业充实,壮大,更具有生命力和学科的适应性。
我们把商业经济硕士专业分设为商业经济理论研究,价格理论研究和国际贸易研究等三个方向。并就这三个研究方向,组织起一支商业经济硕士研究生专业的教师队伍,并按照招收的研究生数目配备了指导教师。
在九十年代初,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控制非常严格。全国研究生在校总人数不超过三万人,其中包括硕士和博士两个层次,其中也包括军队院校近万人,实际上地方院校和科研单位只有两万名额。所以,国家规定的每年审批一次的硕士和博士专业,一般是增点不增或者微增招生人数,一般都是在原有招生指标内调剂,在校(单位)研究生总人数基本不动。
山西财经学院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1987年批准,1988年招生,1989年入学。每年招生指标为五人,第一年实际招收四名。1990年商业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批准并招生,但当年学院两个专业的招生指标,国家只给七名。学院决定统计专业4名,商业经济专业3名。
1991级的商业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经过入学考试,复试,再经省招生办公室审批,录取了张鹏、王瑞华、王华等三名。这三名就是山西财经学院历史上商业经济硕士专业首届研究生。
以上三名商业经济研究生,在校三年学习期间,实行导师制。学院决定:商业经济专业组织导师组,高光筠为导师组组长,我为副组长(一届学生毕业之后,我担任导师组组长,程明德为副组长,一直到2004年我彻底离开研究生教育岗位),并指定高光筠,我和李志强分别担任张鹏、王瑞华(张鹏王瑞华选择商业经济理论研究方向)和王华(她选择国际贸易研究方向)的指导教师。
右图前排左起李志强、高光筠、吴有为,后排左起王华、张鹏、王瑞华
1991 年9 月的第一周,学院隆重地举行研究生开学典礼。
这标志着学院的研究生教育使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也标志着商业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正式开张。
在典礼大会上,学院主要领导卢昌治院长和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杜英斌到会并讲话,商业经济专业的三名研究生和统计专业的四名研究生就坐在前排。
商业经济专业硕士点开办后,山西财经学院商经系的教学工作,尤其是学科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就在1991年,经过财院商业经济学科教师三十余年的努力,日夜梦寐以求,商业经济学科被山西省立为全省三十个重点建设学科之一,是全省经济类的唯一的一个重点建设学科。又经过三年多的 建设,于1995年,经省验收合格通过。在这个商业经济重点学科里,我荣幸地被确定为首席教授。
哈哈,到此,我终于把这些回忆用笔写了下来,用笨倔的双手在电脑上把它敲打出来,了却了我多年的愿望,也弥补了三十余年前在系工作期间一直想做而又没有做成此事的空白。回忆,也许能够向学校、向商业经济系(现在的财大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提供一些历史资料,也许会使当年共事的同仁们和贸易(商业)经济系的学生们钩起思想,了解过去,想想现在,展望未来。
正如,前苏联斗士捷尔任斯基的一句名言说得好: “忘记过去,就是背叛”。这不无道理,这是葴言,以勉之。
哎!我此时此刻,如释重负。由于时间跨度大,毕竟时过境迁。在耄耋之年,真是力不从心,而且我远离学校,长居外地,身边手头很少,甚至没有有关资料和记录,因此许多人和事很难回忆起来,即使回忆起来,也是丢三落四,不一定准确无误,同时本人才疏学浅,文笔不力,文字粗糙,难以表达完整,叙事清晰。又因在系工作期间,当时条件的限制和不以为然,甚至疏忽失误,未能留下宝贵的照片和音响资料,实属遗憾。在此表示谦意,请谅解。
我尽心了,努力了。谢谢!,
(2021.1.15于浙江宁波 初稿)